本篇文章1223字,读完约3分钟

4月18日,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全省国有企业重组僵尸企业促进国有资产结构优化的指导意见》。在我国第一个供给侧结构改革总体规划和具体行动出台一个多月后,广东省再次下发文件,部署推进全省国有“僵尸企业”清算重组的路径安排,以促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粤国资供给侧改革“头炮”对准“僵尸企业”

广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供应方改革中瞄准了“僵尸企业”。据广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介绍,4月12日,广东省国资委主任、省委书记吕业升对广东省“僵尸企业”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清理整顿“僵尸企业”、启动供方结构改革“第一枪”提出了具体要求。

粤国资供给侧改革“头炮”对准“僵尸企业”

在近日举行的第15届广东省国有企业学习论坛上,广东省国资委副主任黄敦信也表示,2016年,广东省国资委将重点完成两项重要任务,第一项是清理整顿国有“僵尸企业”,加快脱困工作。

粤国资供给侧改革“头炮”对准“僵尸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广东省国有企业关闭2333家,占企业总数的19.75%,其中可提供资产和负债的企业469家,涉及资产101.47亿元,负债127.58亿元。有2,643名雇员和13,108名退休人员;贫困企业1052家,占企业总数的8.91%,从业人员64159人,退休人员44747人,亏损60.11亿元。共有3385家国有僵尸企业。

粤国资供给侧改革“头炮”对准“僵尸企业”

关于清理整顿“僵尸企业”的具体目标,《指导意见》提出,到2016年底,全省关闭的国有企业将基本清理完毕,历史遗留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宝贵资产将得到有效盘活。实现300多家特困企业脱困,总亏损比2015年减少30%以上;截至2017年底,600多家特困企业实现脱贫,总亏损比2015年下降60%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大幅下降,全省国有企业整体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国有特困企业基本摆脱困境;截至2018年底,全省国有资本结构不断优化,65%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基础、公共、平台、资源、主导等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以及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明显提高。

粤国资供给侧改革“头炮”对准“僵尸企业”

广东明确界定了“僵尸企业”的分类和处置思路,采取“两批”方式加快清理关闭企业,即兼并重组和关闭;对仍有价值资产的关停企业,实施并购,通过产权转让、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盘活有效资产;对于有品牌、有市场、但规模小、负担重的企业,通过增资减债、同类同质企业并购、产权多元化改革,将增强企业的财务实力、经营规模、边际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特困企业,要采取“四批”的方式加快重组,即兼并重组、盘活一批、资本运营一批、创新发展升级一批、关闭破产退出一批。

粤国资供给侧改革“头炮”对准“僵尸企业”

《指导意见》提出,围绕上市实体的资产、市场方向和发展规划,以促进优质资产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为契机,将具有产业价值或前景的企业直接纳入上市资产范围;如果暂时不具备吸收上市的条件,则委托具有相关行业背景和能力的国有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条件成熟时注入上市公司。

标题:粤国资供给侧改革“头炮”对准“僵尸企业”

地址:http://www.baf7.com/bdxw/1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