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49字,读完约6分钟
北京艺术博览会的平民策略能成功吗?
特约记者墨菲北京报道
收藏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在艺术博览会上购买作品,这就是为什么画廊会不停地参加各种艺术博览会。每年,世界各地都会举办220多场当代艺术博览会。平均来说,每周有超过四个艺术博览会开幕。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刚刚在三月结束,北京艺术博览会在五月相继出现,而美国纽约艺术博览会在五月中旬开幕。

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到香港,再到去年亲自拜访内地画廊和收藏家的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创始人马修(Matthew),大型高端艺术博览会都瞄准了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的“老字号”艺术博览会则更加注重平民路线,让更多人走近艺术

4月30日开幕的艺术北京是由一个全新的团队创建的。从名单上看,这支队伍是相当国际化的:运营总监池钢、品牌总监李、艺术总监日本的金都、韩国设计师北京执行总监李。在团队构成方面,艺术北京实现了“立足本土,完善亚洲”的理念。

当艺术北京进入第11个年头时,曾长期担任艺术北京总监的董梦阳退休了。现在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市场资源的整合和金融对接上。艺术博览会提供了一个平台,它提供的产品是品牌和服务。至于董梦阳,他更关注本地买家。“对于艺术北京,我更关心的是如何为这里的人们服务,以及如何带领他们一起成长和改变。”

在展览布局上,艺术北京延续了以往的规模和板块划分,仍然划分为“当代馆”、“经典馆”、“设计馆”和“艺术公园”四个公共艺术区。共有166家参展商入围,同比增长19%。画廊里售出了900多件作品。

艺术北京每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但是这些普通人有可能被培养成艺术品买家吗?这是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在讨论的一个问题。购买高端艺术品的收藏家和购买艺术品的普通买家是如何在同一个平台上购买艺术品的,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从游客构成来看,对于大多数价格低于10万元的作品,北京对高端收藏家的吸引力逐年减弱。参与艺术北京多年的画廊带来的作品平均价格超过30万元。虽然作品在现场反响很好,但销售却不尽如人意。画廊倡导者先生说,几天前,当艺术北京推出时,没有多少收藏家在场,公众不会成为画廊的顾客。他正在“考虑明年是否参加艺术北京。”

3月11日,法国艺术基金会发布了2016年全球艺术市场报告,称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自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7%,而中国艺术市场大幅下滑,总销售额下降23%。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销售额创下七年来的新低,跌至世界第三位。

市场的衰退影响了买家的热情,目前内地艺术品市场的热点相对分散。从几年前的“艺术北京”所有当代水墨作品,到今年抽象而分散的市场热点,展览中的作品都在绽放,甚至媒体用“菜市场”来形容今年的“艺术北京”。

显然,面对香港巴塞尔标价超过10万美元的作品,北京艺术选择了一条相对本土化的民间路线。在市场下滑阶段,这也是一个可能的成功方向。
董梦阳在推出之前已经明确了一个目标:“艺术北京现在不考虑金字塔顶端的10个人需要什么,而是更加关注对艺术感兴趣的10万、100万甚至1000万人的需要。”我希望它最终能成为大多数人需要的平台。”

艺术北京新任艺术总监田崎敬浩·金多也认同这个大平台的方向。加入北京艺术后,他认为中国的艺术博览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东京艺术博览会工作期间,我发现日本当地的收藏家普遍对日本古典艺术比较感兴趣,但对当代艺术了解不多。因此,我曾经想重点培养和引导普通收藏家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和兴趣。”他的工作是教育普通观众,提高他们对当代艺术作品的认知。

作为内地的一个“老派”艺术博览会,“艺术北京”经历了11年,经历了艺术市场的跌宕起伏,现在正吸引更多的公众进入艺术界,这与近年来在上海流行的“艺术021”艺术博览会和“西岸艺术博览会”的策略大相径庭。art021成立于2013年,2014年在西岸成立。它吸引了许多重要的外国画廊,从而确立了其在内地高端艺术博览会的地位。因此,艺术界有一种“艺术市场向上海倾斜”的声音。

在全世界全年220多个当代艺术博览会中,大多数都是走民间路线,但只有十几个高端艺术博览会。
继艺术北京之后,5月5日在纽约开幕的弗里兹艺术博览会是另一个场景。与艺术北京的大众化相比,frieze绝对走的是“越走越高”的路线,参展的画廊力求创作出最好的作品来吸引贵宾买家。

画廊应该观察游客的经济来源,以确定他们是否是价值超过10万美元的作品的买家,以及他们是否需要进一步保持客户关系。这些让公众气馁的财政门槛,从第一天起就让这次艺术博览会频繁报道。李森画廊当天售出了一半的作品,价格从2万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佩斯画廊出售了五件雕塑,其中一件被亚洲一家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收藏,作品的价格从25,000美元到165,000美元不等。

像frieze这样的高端艺术品交易会的目标是那些有足够实力购买艺术品的收藏家,他们自然会有辉煌的销售业绩。另一方面,艺术北京表明它不需要中国服装,几万元的艺术品和几十万元的艺术品有不同的销售方式——如果是大众消费,它不需要与买家保持密切关系。

与上海艺术博览会试图跟上西方高端艺术博览会的策略相比,艺术北京更倾向于走平民之路。“在中国很难做出长期预测,因为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但是有一个方向会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未来的中国文化市场会变得非常壮观。具体到艺术北京,我想引导、教育和训练每个人走上一条正确而诚实的艺术之路。”董梦阳说道。(编辑孙伟)
标题:北京艺博会的平民化战略能成功吗?
地址:http://www.baf7.com/bdxw/111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