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8字,读完约1分钟

据说,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明帝提倡佛法,遇到蔡愙从印度求佛法回来,因此印度摩饮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人们聚集在一起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发扬佛法,于正月十五晚上在宫中命令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点灯的习俗从原本只在宫廷举行的习俗传到了民间。 也就是说到了正月十五,士族和老百姓都要开灯,城乡都要通宵开灯。

“元宵节习俗:挂花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迅速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都长安已经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城市,社会富裕。 在皇帝的个人倡导下,元宵节越来越豪华了。 唐朝以后,迅速发展成了全民性的狂欢节。 玄宗(公元685--762 )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灯市规模大,燃灯5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下令人建造巨大的灯楼,面积20间,高150尺,金光闪闪,极为壮观。

“元宵节习俗:挂花灯”

宋代、元宵灯会不仅规模和灯饰奇幻胜于唐代,而且活动更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今后,历代元宵灯将迅速发展,灯节的时间也将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天”,宋代又在十六天后延长了两天,明代从初八延长到十八日。

“元宵节习俗:挂花灯”

到了清代,满族进入中原,宫廷不再举行灯会,但民间灯会依然壮观。 日期缩短到了今天五天。

灯在台湾民间有光和添丁的意思,点灯有照亮前途的意思,台语灯和丁语谐音会生男孩。 因为过去元宵节的女人故意走在灯下,希望“在灯下挖蛋”(走在灯下生男孩)。

标题:“元宵节习俗:挂花灯”

地址:http://www.baf7.com/bdxw/1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