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6字,读完约6分钟
从最近的国际舆论来看,全世界似乎都期望中国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导者”。
从不久前结束的两次全国会议,到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论坛,再到如火如荼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舆论的不同观察和分析表明,“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在世界上。在经济日益疲软的背景下,中国承载着更多的希望;当然,他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趣的是,尽管外国媒体警告称“中国可能陷入危机”,但他们以非常冷静的态度提醒自己的盟友:哀叹中国经济放缓,却看不到中国在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是非常危险的。

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话说,此次博鳌论坛的主题是“亚洲的新未来:新活力、新愿景”,12个字中有3个“新”,显示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寻找新增长点的“决心”。

有潜力的主角-
创新企业启航
“低估中国目前的创新能力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芝加哥论坛报》最近称。
事实上,根据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中国创新的动力是什么》中的观点,西方主流媒体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国的创新能力还不到一年。现在,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国际观察家开始讨论中国的创新能力。

在最近结束的题为“新五年计划时期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指出,“很多人都在担心中国的创新能力,现在有很多证据表明中国能够进行创新。”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衡量标准,中国近年来的创新能力排名接近世界第二。”

不用说,中国目前最紧迫的任务自然是主动出击,抓住机遇,成为世界创新的源泉。
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一篇题为《大众创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的文章,指出尽管根据国际研究机构“全球创业观察”的调查结果,约有13%-24%的中国成年人仍在准备创业,或创业42个月内的早期创业者,“大众创业和创新”不能说是不活跃的。然而,值得担忧的是,中国企业家不仅仅是追求商业。

“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国仍是一个正在追赶的发展中国家。”媒体评论说,当中国政府推行“大众创业和创新”政策时,它需要为失败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

在转型的道路上,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智慧。归根结底,作为创新的主角,企业成功的基础可能在于自身。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其工商企业必须学会在竞争激烈的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科技产业中超越他人,并发明和销售半导体、医疗成像设备和飞机等高科技产品。”《美国外交》双月刊最近指出,中国经济实力的前景并不取决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何时能超过美国,而是取决于中国企业在制造和销售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方面的进展。

但毕竟,创新迎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这个时代属于中国企业家的时代,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是一个真正具有开创性的时代。”美国福布斯双周网站称。

有潜力的道路-
创新模式焕发活力
创新的主要动能应被视为“内因”,而作为“外因”的创新路径和市场环境也让国际舆论带走了被低估的心。大多数外国媒体特别担心,中国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允许并欢迎尝试和错误。

现阶段,中国将摆脱“世界工厂”的国际产业价值链地位,这是国外媒体的普遍看法。德国《经济周刊》网站指出,“中国将从世界工厂发展成为创新基地。”因此,中国未来不想依赖低工资,而是希望获得新技术和新思想。”在媒体看来,经济引擎将不再是工厂和国有企业,而是消费和发展服务业;因此,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增加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资,并通过减税来减轻创业的负担。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中国创新道路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它在数字领域占据强势地位,并充分推动了经济的数字化。法国《回声报》在网站上报道称,“互联网+”支持的中国工业4.0已经上路。“人们已经知道,我们应该关注像阿里巴巴或腾讯这样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未来需要关注的是极具竞争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中国工业4.0。”据媒体报道,中国已经进入了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工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俱乐部。

“互联网、智能设备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这为创新者和企业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根据美国《福布斯》双周网站,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因素。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快速变化的性质也使创新者能够广泛学习空,并从中国市场潜力的前瞻性预期。享受高估值的优势

“对互联网的热切拥抱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更多的市场力量、透明度和竞争力,确保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质量、价格、效率和服务回报。换句话说,它正在帮助中国经济变得更加‘数字化’。”香港《南华早报》援引汇丰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碧娟的话说。

然而,仍有声音对中国创新的真正过程持保留态度。《经济学人》杂志几天前指出,对改革的真正投资可能仍“远远不够”。“中国需要实施结构性改革,使低息基金和减税等激励措施更加有效,并减少它们的不稳定性。”杂志上说。

有潜力的愿景-
创新国家,重建信心
在做了这么多年加法之后,中国开始强调减法。在世界经济大起大落的背景下,创新的“愿景”可能会给中国乃至亚洲带来一些值得期待的未来。
“简而言之,简单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建设优质经济、追求高附加值的精致经济的时候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必须符合这个大方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分析道。在他看来,尽管中央政府大力提倡创新,但中国的创新能力仍然很低,这受到许多实际政策的制约。因此,有必要通过新的制度和政策供给来完成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过去已经走到了路的另一端,现在它必须进入新的未知领域来证明自己。”根据德国《时代周刊》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新的供应链和产业结构的建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而是需要满足各种需求。

国际舆论深入思考的是,在中国通过创新实现再平衡的背后,更具结构性的全球产业链是否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
法国国际战略关系研究所的网站指出,如果托马斯?弗里德曼说,在过去十年里,世界变得平坦,因此中国的再平衡可能会让世界再次变得弯曲。这是走向全球化,还是全球化的新阶段?

也许是路德维希?埃哈德关于“经济的一半是心理学”的说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教育意义。"中国经济正在改变步伐——从国家投资转向消费."德国《商业日报》发表了“中国新常态”作为对全世界的“声明”:

中国会成功吗?我们应该对此有信心。
标题:别低估了中国的创新潜力(国际论道)
地址:http://www.baf7.com/bdxw/88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