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0字,读完约8分钟

金沙江位于丽江市西北45公里的石鼓镇,在这里转一圈,形成了著名的“长江第一湾”。张

巍峨的云岭河有三条河。

云南位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上游。有“三江不同时流”的壮丽景色,也有“此处河水倒流”的奇异景色,但最感人的是金沙江畔的“青山在滴水”。蓝色”纯粹的美丽,河岸上的汽车经销商,就像人们在一个画报世界里旅行。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金沙江作为长江干流的上游,在云南的面积为109,500平方公里。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如同保护眼睛,对待生态环境如同对待生命”已经成为云南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生态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教训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石本志认为,“富生态”和“贫经济”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烈反差和突出矛盾。

在生态方面,云南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它只覆盖了中国陆地面积的4.1%,但它覆盖了除海洋和沙漠之外的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8个国家级限制发展区和69个省级限制发展区。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在经济上,云南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具有边疆、民族、山区和贫困的特点。201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13717.88亿元,仅占长江中游湖北省和下游上海的一半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仍有471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2.7%。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承担维护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容易。"经济需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在云南采访时,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生态优先的概念几乎是自上而下的共识。原因何在?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3月1日清晨,滇池草海永昌湿地郁郁葱葱,鸟儿啁啾。记者见到了正在做早操的李佳全。他是附近新河村的一个农民。为了支持滇池的治理,他不能再用笼子养鱼了,他家的田地已经租出去,通过工程措施恢复成了湿地。对于这些努力,李佳权表示,“清除一滩臭水并不容易,值得。”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这个池子里曾经的“臭水”是滇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人类无休止的需求和破坏,这颗高原明珠变成了一片死水,蓝藻肆虐,臭气熏天。生态环境无可替代,没有它很难生存。滇池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破坏生态必将自食苦果的教训;这也是一个警钟,提醒人们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压倒一切的优先位置。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云南自身的发展逻辑高度一致。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计算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账户、长期账户和综合账户,已成为云南平衡保护与发展、生态与经济的优先选择。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保护既是信念也是责任

金沙江在丽江石鼓镇作了一个华丽的转弯,形成了长江的第一个海湾,具有“直冲中原,不断扩张”的景观。生态保护也是如此。只有当你转身时,你才能保留最美的风景。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从入湖的人到入湖的人。从滇池到洱海,我们正在解决回归与回归的辩证法——回归田塘、回归人去检查、回归湖泊、回归森林、回归湿地。这一回归反映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化。位于洱海上游的罗世江湿地,以摇曳的菖蒲和丰富的水生植物为特色。大理洱海管理局罗世江湿地项目负责人张秀梅说:“这片湿地总面积超过1600亩。通过水网建设和植物配置,它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过滤器,有效地吸收氮和磷物质,净化了近30%的渤海水源。”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从砍伐和出售树木到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大约20年前,丽江的林业产值占gdp的1/4,是主要的支柱产业。然而,大规模的树木出口导致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和恢复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功能,上世纪末,丽江实施了天然林禁伐,关停并转移了森工、造纸等企业。丽江林业局副局长杨说:“五个重点森工企业的2000多名职工都从砍树工变成了植树工。”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从鱼类专家到洱海的警卫。在洱海沙坪湾,记者遇到了正在钓水葫芦的杜子君。62岁的老杜(音译)是西扎威村的一名村民,他是村里网箱养鱼协会的会长。1987年,洱海有200多户人家从事网箱养殖,网箱越来越密,导致水质不断恶化。洱海蓝藻爆发后,网箱养鱼和机动渔船被完全禁止。2003年,杜子君成为洱海沙滩的第一批联合管理者,并于去年被任命为大理洱海的守护者。今天,他每天早上沿着环海公路捡白色垃圾,下午乘船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保护渤海是一种信念和责任."他说。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发展理念的转变保持了云岭的绿水青山。通过实施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湿地建设等工程,500英里的滇池再现了白浪和碧波,数千只红嘴鸥翩翩起舞,让游客流连忘返;“苍山千年不画,渤海无弦,万古琴”之美,使大理生态旅游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去年,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0%以上;迪庆普达库国家公园的树木被茂密的松萝覆盖,松萝只能在纯粹的生态中生长,是云南金丝猴最喜欢的美食。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表示,“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5.7%,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金沙江干流三个石段水质稳定达到或超过三级,单位gdp能耗下降19.8%。全省85%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长效,依靠意识,依靠制度

工作了很长时间。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不仅取决于每个人的自觉努力,还取决于精心的制度建设。

在“奖励”方面,生态质量与财政支持联系在一起。云南省在全省129个县(市、区)开展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定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配置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去年,全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累计达38.85亿元,根据各项考核指标,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30个县共获得奖罚1.3亿元。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也成为绩效评价的“指挥棒”。据报道,云南省取消了19个一级贫困县的gdp考核,对二级贫困县的gdp考核有所削弱。同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考核力度加大,积极探索和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在“处罚”方面,环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泸沽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去年12月,丽江市环境监测队对泸沽湖周边的小旅馆和餐馆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其中三家有盗窃和泄漏污水的情况。“根据新的环境保护法和‘水十条’,我们发出了停业整顿的通知,每户罚款5万元,主要责任人被移送公安机关。”丽江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志寿说:“这种处罚是前所未有的。”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为了防止洱海重蹈滇池“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大理州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制度改革。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以省委书记、省长为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建立了“山水林湖”保护与治理的整体协调机制;通过地方立法,颁布了10部生态文明建设法规,编制了大理州主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积极探索洱海流域治理的生态补偿制度。自2014年以来,洱海流域下游的大理市每年向上游的洱源县拨付15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制度和制度创新为渤海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大理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智云表示,“十二五”期间,洱海水质总体稳定在三级,30个月内达到二级,比“十一五”多9个月。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视察时,提出要在渤海边上拍张照,并对当地干部说:“我们在这里照张相,过几年再来,希望这里的水更干净、更清澈。”如今,“站在这里,保存照片”的决心在云岭风起云涌,守护着母亲河的金色沙滩和清澈的河水,为盆地的发展撒下绿色的希望,期待着金色的丰收!(经济日报记者张玉红·张爽·周斌)

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主编:杨淼)

标题: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地址:http://www.baf7.com/bdxw/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