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福建省长汀县是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片红色的土地曾经被裸露的红粘土覆盖,146.2万亩土地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了寸草不生的“火焰山”。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为了改变长汀“山与山、水与浊、地与贫”的落后面貌,从1983年开始,一场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的硬仗正式打响。特别是在2000年和200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将长汀县水土流失列为民营企业的实用项目,并连续8年从省财政拨款1000万元帮助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有钱是不够的。改变水土流失面貌的关键在于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长汀县委书记廖申红表示,长汀过去人口密集,过度采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普通人靠木柴做饭取暖。从长远来看,没有长大的松树已经变成了“老松树”,树梢上只有几根树枝和几片树叶。因此,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我们必须首先停止砍伐森林。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沈腾祥,吴策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三十多年。她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如果不允许人们砍树割草,他们就不能做饭。因此,第一步非常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长汀逐步引导农民用煤、沼气和电代替木柴。自2000年以来,每块煤饼补贴0.04元,每块沼气池补贴680元。后来,开始实行每度电补贴0.2元的政策。现在,长汀人已经完全放下了斧子,用上了沼气和电,封山育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放下斧头”只是控制水土流失的第一步。关键是让老百姓“扛锄头”,种树,保持水土。

扶贫协会已经成为植树造林的先锋。自1993年以来,南坑村灵芝扶贫协会一直在南坑村植树,沈腾祥也以会计师的身份投入这项工作。当了秘书后,她带头种植了10多英亩的石脑油,饲养了5头母猪,并建造了一个沼气池。在这种“猪-沼气-水果”模式中,沼气解决了烹饪问题,沼液解决了树木的肥料问题,在政府补贴下,回报是可观的。村民们的热情是由她驱动的。如今,南坑村家家户户都种了萘、李、银杏等果树,人均纯收入逐年快速增长。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4月12日,记者在和田镇陈光村油池处理点看到,一面是未经处理的“火焰山”试验区,另一面是经过处理的“郭华山”,山青水秀,果实芬芳。强烈的反差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困难,也感受到了来之不易的成就。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三十年的坚持与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持续支持是分不开的。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决定,继续实施扶持政策,又工作了八年。水土不固,山川不绿,永不收兵。”廖申宏说,30年的坚持,离不开全县人民的长汀精神,就是“一滴水穿石,一人十石”。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总能在三洲镇代坊村红旗山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仅他就承包了2270亩山地,种植了1000多亩油茶。他是著名的植树专家——“断臂铁人”蓝琳金。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只有他知道兰琳金在过去10年里遭受了多少痛苦。身体残疾使他工作比别人慢。身体上的疼痛是可以克服的,但每年40万元的投资让他气喘吁吁。

正是钢铁般的意志,“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使“断臂铁人”得以坚持。“每年春天,在太阳出来之前,山上的白色山茶花非常美丽,成群的蝴蝶让人看起来很开心。”兰琳金微笑着告诉记者。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现在,政府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号召,兰林金也找到了快速致富的办法。他在空油茶地种植了100多亩生姜、100多亩太子参、150亩黄栀子和20多亩晚秋黄梨。为了卖个好价钱,他和他的朋友投资了一家生姜加工厂。一切步入正轨后,未来年收入将达到几千万元。兰林金的努力和坚持将使他的家庭过上富裕的新生活。更重要的是,代坊的村民,甚至长汀的人们也将欣赏到这片森林的美丽风光。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目前,“火焰山”已有146.2万亩,大部分被绿衣覆盖,长汀的森林覆盖率从1986年的59.8%提高到2015年的79.8%。过去,水土流失重灾区还获得过十几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建设荣誉,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长汀县林业局局长吴承火从事林业工作十多年,这一成就让他感到由衷的自豪。他说,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长汀的山丘现在已经绿了,工业正在蓬勃发展,品牌已经确立,老百姓富裕了,这不仅创造了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也让老百姓分享到了绿色的美。“但是,我们现在不能放松,我们必须继续加紧努力,彻底赢得这场艰难的战斗。”(经济日报记者薛志伟、通讯员孔素芳)

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编者:石

标题:福建长汀:“红色大地”绿意浓

地址:http://www.baf7.com/bdxw/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