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5字,读完约5分钟

4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填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公平。

会议提出了推进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措施。除了促进教育均衡的现有政策措施之外,提高最贫困地区的教育供给能力和最困难人群的教育水平也是一项关键任务。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

会议提出要合理布局教学点,按照标准配置教学设施和教师。改善寄宿制学校的教学、图书、餐饮和取暖条件,加快消除“大同店”现象。

“虽然从2001年开始的‘撤校并校’早已暂停,但由于影响太大,一直持续到今天,所以仍然有必要合理安排教学点。”非营利组织“新公民”项目的项目官员魏嘉玉说。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但是农村教学点的布局和人口的流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一些农村人已经把他们的家搬到了县城。直接原因是让他们的孩子上更好的小学。”魏嘉鱼说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县乡学校班级过大的问题。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会议提出到2018年基本解决这一问题,但魏佳瑜认为,光靠教学点的合理布局是无法实现的。“只有提高教学点的教学水平,才能吸引农村教育‘移民’重返教学点。”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现在农村寄宿学校的硬件水平问题越来越少了,”歌乐英总干事的助理梅冬说。歌乐英是一个长期关注农村寄宿学校的非营利组织。“例如,在国家承担了寄宿学校的图书经费之后,许多寄宿学校都是农村学校。提供图书的非营利组织正忙于转型。”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梅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薄弱环节在于教师的不平衡,比如主要教师与音乐、科学和其他辅修教师的比例。“此外,寄宿学校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生活教师,但这在中国传统的师范教育中是不具备的。一些学校采用教师家庭和退休教师作为终身教师的方法,但他们并不专业。"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改善农村教师的困境

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数量,实行免费教育和学费补偿,培养农村学校教师。

4月初,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计划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特岗教师约7万人,其中河南省8550人,云南、贵州紧随其后,均在7000人以上。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特岗教师政策是中央政府在西部农村实施的一项特殊的义务教育政策。通过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教师总数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并已实施了近10年。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2016年新招聘的特岗教师将优先满足中国连片贫困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县教师的补充需求,县级学校不再增加新的特岗教师。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对形声美、外语、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但是有些地区的农村特岗教师不稳定。我们的研究表明,只有10%-30%的特岗教师在工作三年后留在农村学校。”梅冬说。

省教育厅的一位官员在调查了当地农村教师的情况后表示:“孩子的教育环境是困扰农村教师的最大问题,也是农村学校无法留住优秀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他说:“农村教师的待遇也普遍高于城市教师,例如,每月工资上涨约1000元。”

各地还在农村学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方案。例如,广西为农村小学普通教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可以分别申请两年制和五年制课程。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但毕业后应在乡镇以下小学或教学点从事小学教育6年以上。此外,各地还对教育、职称晋升和优秀教师毕业后的考核给予优先考虑。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改善农村高中办学条件,加快实现宽带接入,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和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初中到高中的学生流失率特别高,因为这些农村学生一旦进不了当地重点高中,就意味着他们基本上进不了理想的大学,或者我根本进不了大学。”“新公民”项目的一位官员魏嘉玉说。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对于不选择上高中的农村学生来说,职业技术学校是他们摆脱工作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均支出标准,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杂费,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联盟,加强实训,提高实践就业和创业能力,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试行现代学徒制的意见》,提出各地要积极开展“招学生即招工人,进学校即进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对此,陕西快速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曹静认为:“校企合作是一个老话题,已经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直没有制度上的约束和引导。”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例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不清,热校现象依然普遍。”技能型人才培养速度慢,专业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就业前景令人担忧。”曹景说道。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霍锦华和河南省NLD建议,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支持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试点四年制本科高等职业教育。

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曹晶还建议修改国家关于学位的规定,将高等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视为新型本科教育。

标题:国务院部署中西部教育 增“供给”补“短板”

地址:http://www.baf7.com/bdxw/1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