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公活佛”的感悟
文 / 释智渡
2025年9月13日应邀去广东江门,在游览“济公禅寺”过程中,学人突然感悟到:“‘济公活佛’应该是我们中华和合文化中的一体化代表”,而且当时就脱口与同行的侍者以及当地陪同的居士们说了。
当时就有居士问:“这,怎么说?”学人顺其所问曰:“济公在他应化为‘李修缘’及出家为‘道济’过程中,总是以‘打抱不平’‘令人止恶’‘劝人为善’,引导人们趣向‘和合’。学人突然有此感悟,或许正是来之于他老人家的加持。”
稍后,学人如此思维:“怪不得他老人家当年不接受他师父的衣钵,哪道是为了让我们后人真实地了解他来世上应化的这一特殊使命:‘中华和合文化的一体化代表’抑或是‘世界和合文化’的代表?”
于是,学人因此展开思维:“他要是接了他师父的衣钵,那他就是佛门某一门派的一名弟子、而非‘中华和合文化’一体化代表,那怕佛教已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合文化的主要内容。”
“何况,他依于佛门却不拘泥于佛门戒律,成为了‘佛门破相祖师’。”
“他常常游于市井、与市民融于一体,也不脱离权贵,成为了南宋时期连接‘官民’的一个特殊纽带。”
回望历史,国际社会需要“和合文化”,不仅仅是双方之和合,更重要的是“一体化”之和合;世界上、社会上有多少“不和”或“纷争”均来自于自相矛盾或自我纠结以及对他人的不理解?
人,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才能去承担;其次,要明白自己的使命,才能去完成;再者,就是要知道自己行动的方向,才能去前行。
“中华和合文化的一体化代表应该是一个人,他老人家作为这一代表最合适不过了:他出自于佛门,却不拘泥于佛门;现在世界各地均能接受他那无拘无束的行为,正好合乎世界上的‘自由’倾向;他那‘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要破他相、先破自相’的破相做法,正合乎现在世界各国的‘改革’潮流或趋向。毕竟,各国执持的种种不利于自己或国家‘改革’的障碍(包括习俗、政策和制度),最终均会被自我革除,才能迎来崭新的风貌!
他,依于佛门,因为‘佛’是德性的代表;他虽然破相,常行于市井,但能不离德性,总以‘德’和合他人,令他人回归正道。”
世界需要和平与发展,人民需要安宁和生活,关键还需要一位能代表他们的共性、又有个性的人物作为代表。若是搞世界性投票,学人推荐并将手里手外能得到的票全部投给他!因为在他老人家身上,让人们看见了做人的使命:开启自己智慧,帮助他人积累福泽,又圆满自己的品德......世界就是如此阴阳圆满!
你赞同吗?
标题:《民族圣光 墨韵千年》特别推荐艺术家--智渡禅师
地址:http://www.baf7.com/bdxw/42472.html